不能淡定地等高清版,终于还是一天2集地追着看,好歹这是《红楼梦》啊。可是,不说背景音乐,不说漂移镜头,不说旁白不说情节,就说演员——李少红对曹雪芹得有多大的仇恨,才能找出这么一帮人来演啊?
小英莲:虽说孩子是无辜的,可是,那孩子长得也太愁人了!普通人家的孩子长那样,父母都得愁死,何况这还是英莲哪英莲!
少年英莲:没看清脸,就是关在小黑屋里的一个镜头,蓬头垢面但眼神坚毅,仿佛在控诉:我、要、读、书!
林如海等人:土财主样,根本不像是能生出林黛玉这种女儿的人。贾政、贾珍、薛蟠,都是肥头大耳,我就纳闷了,你怎么非找这种横肉满脸的人来?薛蟠混账是混账,但好歹也是世家子弟,家里基因也不差,至于找这么个乡村恶霸长相的人么?
三春:找出这三人来真是不容易啊。迎春是李若嘉,演员真漂亮,眼角带俏啊;探春和惜春我真不想知道是谁演的,丑!怪!探春是一张囧字脸,一副媒婆像;惜春贴个片子,整个一胖头鱼,这哪是“身量未足”啊,简直太足了!
小宝玉:很瘦很瘦,很高很高。虽说不是书里写的那个什么“面如满月”(说实话
新版《红楼梦》播出有一段时间了,很多被这版《红楼梦》雷到的人也渐渐觉得索然寡味。事情总是这样,当“雷”成为一种常态,一切也就漠然,也就见怪不怪。从这方面说,李少红赢了。你有再多不满,也无济于事。你不过是观众,而李少红有自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拍。如果不是如你所看的样子去处理《红楼梦》,她也就不算是李少红。
很多艺术家终生都在用单一的表现手法、艺术形式或者题材进行创作,并且借此独步天下,成为一代宗师。这种单一的偏好,一定是他异于别人,且赋予强烈的个性色彩和艺术追求的东西,也就是俗话说的“一招鲜,吃遍天”。但这通常都是有局限性的,没有人可以用一种形式揽括所有内容,用一种学说解释全部存在,用一种价值观存在论梳理世道人心;即便是要去解构,也总会有你解构不了的东西,不是你使用的工具不对,就是你选择的对象错误。世界上并不缺乏这样富有野心的人,就像古希腊的普罗克拉斯提斯,一切以自己的床为标准,长的锯腿,短的拉长。我们很多从事创作的人,总还是习惯从方法论入手,甚至从自我最擅长最迷恋的形式感入手
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。
这是一部值得您反复欣赏的神剧。
第一次观看,您可在深夜里一个人练胆。第二次观看,您可在午时三刻阳气最盛时欣赏那绝世轻功“凌波微步”。第三次,观众您也神疲意懒了,不妨闭上双眼,静静的聆听那充满磁性魅力的浑厚男声旁白,权当欣赏一部有声读物——《舌尖上的红楼梦》……
“施主留步,你抱着那有命无运,累及爹娘的祸根作甚”?只见那癞头和尚施展身法忽悠间飘至士隐身前,伸手便要从士隐怀中抢夺其独女英莲!
2010版红楼梦的打开方式。
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作品。
老版固然经典,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。而对于新版,虽很多人批,但我还是得说一句,我挺喜欢。
新版从服装道具到光影,可以说美轮美奂到令人惊叹,还有整部剧营造出的那种如梦似幻假亦真时真亦假的氛围,都紧紧贴合了原著。另对于备受诟病的所谓铜钱头,大概因为我喜欢昆曲,看着并无不适。
演员方面,只能说选角有成有败,尤其是杨幂的晴雯,我觉得是很明显的败笔,李沁的宝钗,也着实有点牵强,这一点确实不如老版整体水平之高。不过于小彤的小宝玉,灵动非凡且天然一脉痴怔
边看边织围脖,找个地方收集一下~不与他人相干~
近一个月的更新,几茬子说话,顺序凌乱,自己看懂就好了~
7月17日
终于看到最后一集,后半本的红楼原本本就陌生,40集后就成了完成任务式的往下顺,也没了品评的心气儿。黛玉、老太太临去的时候也好歹让人伤感了一回。只是细想想,这后半本的剧情是在漏洞百出。
音乐、装扮的都不论了。从来没看电视剧这么失败的,看到五十回,湘云、李纨等人还是分不清。话说三十回之前几乎能分清了,大小角色一换,彻底混乱了~
据说诸多旁白是为了忠于原著的。但多少的旁白都是边演边说的,把个电视剧弄个跟中学生的课本剧式的,是担心演员演不出来,还是担心镜头语言说不明白啊~
举个例子,要不就说的空了:
最后一集,宝玉秋闱赶考去,家人相送。回头不见惜春和紫鹃,就嘱咐家人几句,这一句,也报旁白出来。原来人物台词不能让人明白么~
http://img5.douban.com/view/photo/photo/public/p549463585.jpg
http://img4.douban.com/view/photo/photo/public/p549463604.jpg
从一开始就对新红雷不抱希望,紧接着选角,再接着定妆,彻底丧失了上印欣赏的勇气,至今没看过一集,怕把我心目中唯美的林妹妹给糟蹋了!
李少红的篮子盛不下《红楼梦》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jzno1.com/yingshidaquan/vid-10777.html